日期: 2017/3/19 地點: 新北三峽台北大學 (101K)
經過不斷吸收各種訓練理論和方法後,練跑策略修改了不少,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在練甚麼,需要練甚麼,才能做正確的訓練;並且根據心率而不是配速做訓練。這季目標是超馬賽事,所以重點是加強有氧能力。在一般練跑裡LSD是有氧能力的主菜,只是自己決定試試不跑2.5小時以上的LSD,依個人輕鬆跑配速推算,代表不會有一次超過30K以上的練跑,這對標馬是可以的,但超馬呢? 沒看過說可以的,不然至少也要跑back to back,也就是24小時內跑兩趟。那就來實驗看看,而這場是最終驗收賽。去年9月之後有引入MAF180這個練法,因此自己的週里程是可以練到132K,平均分攤後,每天約跑21-23K,連續6天完成。加上另一個超馬要訣有說:「想跑100K,至少週間要能跑100K以上」。所以自己賽前做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:「都可以週間跑到130K以上,那不就有機會在12小時賽跑出120-130K?」整季都採用了保守練跑策略和參賽戰術,在關鍵主賽事卻一反原則,採行了積極的戰術。
沒跑長LSD的缺點之一,賽前不知道實力到哪裡,只是這場賽事前有安排了3場測試賽,分別是10月底的70K超馬、12月初的標馬和元月的80K超馬,那兩場超馬是有達預定目標,所以賽前信心是有的,打算用心率145-150當配速,這是整季練跑和測試賽所找出的最佳配法。
一大早雨有些大,勞駕全家來幫忙補給,苦了他們早起又遇下雨。還蠻喜歡雨天跑步,只要小心磨傷問題,特別多帶一套鞋襪,等雨停後換穿,可以舒適一點。補給的部分列了一張表給兒子,預計完成43圈,每一圈補甚麼都列上,這是骨幹,臨時會針對狀況增減,算第一次嘗試這樣做,連預計時間自己都填上,萬一跑太快兒子會提醒,算是把該準備的都準備好。
補給計畫和兒子的筆記
6:00準時開跑,一開始跟在高大哥後方而已,賽前看過他的預估配速,跟自己用心率推算的配速差不了太多,只是半圈後,看了心率有點嚇到,大概比平常高了10下,已經到馬拉松配速心率區的上半部,來到155-160,問題是這不是此配速該有的心率,而且呼吸並不像MP配速那麼喘,猶豫了一下。想起高大哥提過,開賽時他常心率偏高一些,1、2小時後就會回到正常水準;既然沒超速那就再觀察看看吧,而且要勇敢挑戰自我,爆就看爆在哪裡,初體驗嘛。於是說服了自己繼續聽從身體感覺和配速,而不是遵守自己的Rule。積極的當下,也許已經種下敗因。
8點感覺右腳拇指一直磨到,很不舒服,雨勢有逐漸停歇,怕會再下雨,因此還不敢換掉鞋襪,繼續忍耐,除了這點以外,狀態還不錯。沿路需要不斷閃避較慢或走路的跑者,除了左右閃外,還要上上下下人行道,雖然不是很好跑,但算是樂趣之一,還很高興自己閃避時間抓得很好,上下人行道的步伐也算得不錯,好玩卻殊不知雙腿肌力其實是在無謂浪費中。約340就完成42K,算維持不錯,比預定時間快了7分鐘,而心率卻一點都沒下降的現象,想回頭似乎已來不及,大腿肌開始有點緊繃。
4小時後,腳趾磨到實在受不了,於是停下換穿乾襪子,平常下雨跑也不會這樣,今天一些狀況跟平日有點不同,反正有準備就不怕,換完整個舒服多了,繼續朝目標邁進。雨停後,帶來的問題就是悶熱,這是自己最怕的,好在補給有預估到,水分補充算充足。426左右完成50K,破了50K PB,原紀錄是440,和預期差不多。6小時完成66K,再破6小時61K的PB,眼看100K的PB應該就在眼前,但大腿肌的疲勞,越來越明顯,疼痛感跟著出現,也就逐漸降速,心率才降到計畫的145-150間。80K後,腹肌居然抽筋,疼痛感一直無法排除,走了一小段,於8小時內完成84K,自此大腿和腹肌的肌肉痠痛已經很難再跑起來。
上午10點多,今天跑姿有點駝背(感謝Soonect提供)
決定先走看看,再伺機看能不能跑起來,並不覺得累,就肌力撐不起而已。9小時後試著換鞋,看腳感不同能不能再跑起,結果同樣令人挫折,而且連走路都變成是辛苦的,一圈從走30分鐘逐漸變成40幾分鐘,每一步都伴隨著疼痛,從84K到101K,短短的15K,整整走了3個半小時,雖然還有30幾分鐘才結束,身體已感到冷只好提早收工。謝謝家人的陪伴,卻無法給予相應的回報,只能等下季再來復仇。
下午快爆掉的時候,取下帽子轉換不同感覺(感謝汪汪拍攝)
失敗的表象是肌力不足,好像回到初馬的感覺,明明還有體力,雙腿卻不聽使喚,即使做了幾種轉換,仍然看不到復活的跡象。剛開始一直認為是沒練長LSD的緣故,才會導致肌耐力不足,但以測試賽的70K和80K山路超馬來推估,似乎不太像是;尤其80K山路超馬那場,跑了快9小時,仍然覺得尚有餘力,而且自己比兩年前的100K時要強壯不少,不該這麼快就掛點。經過1週多的沉澱,原因直指配速太快,沒遵守自己訂的Rule。
回想自己初百K和這季的兩場山路超馬,從開始到結束,總是從容不迫的專注在跑步上,只想著如何保持「輕鬆」直到完賽,至於跑甚麼速度和時間,則不是重點,甚至樂於主動降速和休息,只為了「輕鬆」二字。這場12小時是本季的主賽事,加上自認本季練得不錯,很想跑出好結果,尤其是要印證不跑長LSD這件事;內心也就被自己創造的心魔佔據,心中念茲在茲的變成「配速」,無法用心專一於跑步上,前8小時確實心裏是緊繃著的。直到確認自己無法復活後,才找回輕鬆自在跑步的自己 (這時只剩有能力走路而已)。
尤其回家路上,兒子問我幹嘛不報名6小時或8小時就好,那就可以變成冠軍,又不用最後很辛苦地走3個多小時。才想起跑步是為了挑戰自我,不是在計較名次或時間等,也是因此才選擇挑戰12小時賽,而不是6或8小時賽。老婆趁機告訴他,人生很多事不是只為了名和利,有時就只是自己想做,有時則是挑戰自我;即使再重新選擇,他老爸不選12小時,是不會滿足的。就不知這是誇獎還是抱怨呢?
今日補給員
跑完12小時賽,發現自己還蠻適合這樣的賽事,連繞圈圈都不會覺得單調無聊,即使爆了也不覺得時間怎麼這樣長,反而覺得過得很快,因為需要不斷盤點狀態和補給,想各種方式來處理不適之處,還要看別人怎麼跑、穿甚麼跑,偶爾又聽聽別人的笑話;爆了之後,一方面不斷尋找復活的方法和機會,一方面內心則要盤點自己賽場上犯了那些錯,練習上有哪些問題,未來要做哪些改善,整場賽事可說相當忙碌的。所以下季仍然是以超馬為主,繼續挑戰自己的極限。
留言列表